您提到的“行走的脊梁:短篇报告文学徐锦庚科普读物9787548855989”似乎是一本书的ISBN号和相关描述。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国际标准书号,用于唯一标识一本书。
这本书的ISBN号是9787548855989,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描述,这是一本短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徐锦庚,并且具有科普性质。
如果您需要关于这本书的更多信息,如作者介绍、内容摘要、读者评价等,建议您直接访问图书销售平台(如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或图书馆,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行走的脊梁:短篇报告文学 |
作者: | 徐锦庚著 |
定价: | 79.0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3-03-01 |
ISBN: | 9787548855989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内容简介 |
当记者的敏锐遇到作家的细腻,再平凡的人物身上也向上生长着中国力量。 |
前言 |
锦庚的短篇报告文学集《行走的脊梁》即将出版,嘱我作序。我之所以慨然应允,一是与锦庚熟;二是对他的作品了解。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我与锦庚,亦可以三友相称:文友、战友、挚友。文友:我俩都喜欢写报告文学,经常切磋,趣味相投,此为文友;我俩都是海军出身,听海风猎猎,观潮涨潮落,只不过我的军龄比他长些,此乃战友;文友加战友,自然成了心心相印的挚友。 《行走的脊梁》收集锦庚短篇精品凡篇。这些作品,我过去全部读过,有的篇什如《老汤》《邂逅》《驯虫记》《芝麻开门》《行走的脊梁》《风光正好三涧溪》《拔节生长的雄安》等,更是连他怎样发现素材、如何谋篇布局都有所知。锦庚好几次带记者下乡采访,夜里一个电话过来,像是发现新大陆:“淘到一个宝!”然后便是这个人物如何鲜活、故事如何精彩,“馋”得我半夜无眠。 锦庚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主业新闻。写报告文学是近10年的事情,是他的副业,他经常谦称自己是报告文学队伍里的“新兵”。然而,就是这位“新兵”,却将报告文学写得风生水起、光彩夺目。近几年连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我笑言:“你把文学的奖都拿了,难道想逼着我们去当记者吗?” 把《行走的脊梁》所有作品又翻了一遍,一篇“序”的要点差不多便有了:“小人物大情怀”“短篇幅大气象”“越短越要精”……打开电脑,正准备“下笔”,忽然我的手指下意识地在键盘上停住了。我问自己:这种表扬稿似的“序”,值得让读者花时间读吗? 于是,我又打开书稿。这一次,主要读他的创作“手记”部分。这一读,还真读出了名堂来。 锦庚在《“懒汉”治村》“手记”里写道: 几天后,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李朝全给我打电话:“你的《‘懒汉’治村》在作协反响很大,被人贴在我们食堂门口。你来瞧一瞧!” 大约两个月后,我去中国作协食堂一看,仍然贴着。报纸空白处,还有人留言:“这才是报告文学!” 中国作协对于文学来说,可不是等闲之地。出入此楼的,虽不能说都是大作家,但起码都是文学的行家里手。一篇短报告文学,何以能被人贴在作协的食堂门口“公示”,甚至于被点评:“这才是报告文学!” 这种“待遇”,我以为不亚于获一次文学大奖! 再精读一遍《“懒汉”治村》,禁不住连连赞道:好文!好文! 一常常,甚至还有几分狡黠和鲁莽的村官,却被锦庚写得妙趣横生、活灵活现,满是乡土气息,“文学味儿”十足。 锦庚在“手记”里泄露了“天机”: 给《人民日报》写稿,大多是“量身定做”,要考虑版面风格,要顾及编辑感受,有很多框框约束,久而久之,写作态度形成定势,即“端着写”,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文风庄重,用语规范,像在台上作报告。这回是写着玩的,没有发表压力,我便突破惯性,转换态度,“随性写”,不讲章法结构,用语调侃诙谐,文风轻松休闲,文字口语化,就像夏日假期,趿着拖鞋,穿着汗衫,摇着蒲扇,一杯清茶,一碟瓜子,坐在葡萄架下,同老友谈天说地。我发现,这种放松状态的随性写作,是一种享受,犹如酒后微醺,意犹未尽。 “端着写”和“随性写”,似乎很少有这种提法,然而,正是从“端着写”到“随性写”,才让锦庚收获了一篇佳作。 这便涉及报告文学创作的要害问题:报告,还是文学? 盾先生在《关于报告文学》一文中说:“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大众。” |
摘要 |
《行走的脊梁》: 整个下午,马新明泡在体育馆,爬上爬下,四处查看,口里不停地吩咐这个、安排那个,几个项目负责人头如捣蒜。我茫然跟着,居然腰酸腿软,走哪坐哪,沾了一屁股灰。我发现,他的嘴唇发紫,这是缺氧的症状。大概是说话太多,口渴了,边说边舔着嘴唇,旁边一个小伙子,连忙递上半瓶矿泉水,他毫不介意,一仰脖子,喝了个底朝天。 傍晚返回时,我在车上间他:“你这指挥,咋管这么细?” 他看我一眼:“援藏项目,我敢马虎吗?大计,我敢大意吗?细节决定成败,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多唠叨几遍,不断提醒他们。” 我原打算晚上再与他聊,见他疲劳的样子,加上自己也很累,遂改变了主意。没想到,他又熬了一个长夜。 曾听人说,援藏干部的工作状态是“半休闲”。这实是误解。仅从一个马新明身上,就可得出结论:满负荷。 实验中学位于拉萨教育城,在拉萨河对面。汽车驶上崭新的纳金大桥时,我不由感叹起来:七八年前,拉萨河上仅有一座拉萨大桥,是连接前、后藏的通道,被列为战略要地,桥两端有士兵站岗,现在,拉萨河上已新架起五座大桥,拉萨大桥再也不用守卫了。 纳金大桥上游,一大片现代建筑群让我目瞪口呆——我在藏时,这里是荒滩,人迹罕至。“去年4月,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已有实验中学、江苏实验中学等十多所学校了。”马新明欣慰地说。 实验中学投资2.5亿元,仅两年就建成,骨均由派出,秋季刚刚启用,可以容纳3000名学生,学吃住学费。“学校的硬件设施不仅在是好的,有的中学也比不上。”神情自豪的校长张大力,来自市石景山实验中学,两个月前藏。 检查完食堂、宿舍等场所后,马新明又与老师们座谈。会议室在五楼,没有电梯,我们登到五楼时,个个气喘吁吁。孙德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今年夏天,马新明痛风发作,还诱发滑膜炎,膝盖肿胀,无法屈伸,痛得脚底不敢触地,只能拄着双拐。这天,听说市齐扎拉要去实验中学调研,他挣扎着要去。孙德康劝他:“你连拄拐杖走路都困难,还是向请个假吧。” 马新明连连摇头:“这哪成,我分管教育,看的又是项目,哪能不去呢?”为了不让外人看出,他连拐杖也不敢用。 齐扎拉平时健步如飞,上山如履平地。实验中学没装电梯,他一口气登上七楼。这可苦了马新明,他一手抓住扶梯,紧紧跟在齐扎拉后面,孙德康要搀他,被他推开。到达七楼时,额头上汗珠如豆,后背全部湿透。下楼时,他仍一步不落。整个调研过程,他谈笑风生,神态自若,旁人丝毫看不出异常,只有孙德康的心,一直揪着,生怕他会瘫倒。 “那两个小时,不仅是他的苦难,也是我的煎熬。那两个小时,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铁打的汉子!”孙德康的眼睛泛起泪花。 听着孙德康的叙述,我脚底发虚、手心冒汗。同病相怜,我能感受到马新明的痛楚。但惭愧的是,我无法触摸到他内心的强大。因为,我这个凡夫俗子,实在做不到! …… |
作者简介 |
徐锦庚,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第十三、十四届代表。出版《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国家记忆》《台儿庄涅槃》《大器晚成》《涧溪春晓》《望道》等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入选中宣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教材和多个纪实文学本,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罗马尼亚文、土耳其文、文等9种文字。获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山东省第七届“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奖。 |
著者:徐锦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805090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ox.com//j/fenxiang/10081467066916.html
网友使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