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

分享推荐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

摘要:本文将详细阐述从1岁到100岁在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中的称呼,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婴儿期(1-3岁)

在古代,婴儿期的称呼多与“孩提”、“孩抱”等相关。如礼记·曲礼上云:“百年曰期,颐。”其中“期”即指婴儿一周岁,古人认为婴儿一周岁后才开始对事物有所认识。

二、幼儿期(3-6岁)

幼儿期的称呼有“垂髫”、“总角”等。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这里的“孩提”即指幼儿期的孩子。

三、童年期(6-12岁)

童年期的孩子通常被称为“童蒙”、“童子”。论语·为政中有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的“十有五”即指十五岁的少年,而“童蒙”则是指尚未成年的儿童。

四、青少年期(12-18岁)

这一时期的称呼有“束发”、“冠岁”等。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说明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意味着成年。而“束发”则是指青少年时期,开始将头发束成发髻。

五、成年期(18-30岁)

成年期的称呼有“弱冠”、“而立”等。论语·为政中提到:“三十而立。”意味着三十岁是一个人成熟、稳定的年龄阶段。而“弱冠”则是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此时虽然已经成年,但仍处于成长阶段。

六、中年期(30-50岁)

中年期的称呼有“不惑”、“强壮”等。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即指四十岁的中年人已经对生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而“强壮”则是指中年人的身体处于鼎盛时期。

七、老年期(50岁以上)

老年期的称呼丰富多样,如“艾”、“杖朝”、“耄耋”等。礼记·曲礼上中提到:“五十曰艾。”意味着五十岁的人已经开始步入老年阶段。而“杖朝”则是指八十岁的老人,因年老体衰需要拄杖行走。至于“耄耋”,则是指非常高龄的老人。

总结:古代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不仅体现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尊重,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制度,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805090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ox.com//xxtj1/20412.html

标签: 古代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