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与其他游牧民族雷同,以奶食和肉食为主食,同时也食用谷类食物。谷类俗称“紫食”,蒙古语叫“宝日·伊德”。蒙古族谷类重要包含加工后的米和面两大类。
1.米食。蒙古族米食包含炒米和阿玛色。
(1)炒米 炒米又称蒙古米。呈黄色,米粒香脆,色黄而不焦。蒙古人逐日两顿茶一顿饭,茶茶不离炒米。不成一日无茶,也不成一日无炒米。
炒米加工方式:把清洁糜子浸泡,温火煮到必定水平,开火焖。炒法分为炒脆米与炒硬米两种。炒脆米时待铁锅里的沙子烧红后放入适当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木铲疾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份蒸发结束,疾速出锅并过筛子。炒硬米可以不放沙子,干炒到半生不熟便可,冷却后碾去糠皮。
炒米服法有:用肉汤或肉丁煮炒米粥;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滋味更佳;还可用酸奶或奶油泡食。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的俗称。因为炒米存在便利、快速又特殊耐饥的特色,因此成为蒙古族生涯、出产、游览中不成缺乏的食物。
(2)阿玛色 蒙古族“祭火”时食用的一种美食,也称为“灶饭”。
阿玛色加工方式:在煮肉的汤里下小米(或大米),用温火煮粥。煮沸后再将黄油、奶酪、酸奶、糖、红枣、葡萄干等按必定比例倒入锅中继续熬,其实不时搅拌,待锅里的汤烘干,米稠糊便可。
做好“阿玛色”后,起初把“德吉”献给火灶,而后百口老小一同享受。外出的家庭成员没来得及返来“祭火”,必需留给他一份“阿玛色”,而且把自己家的“阿玛色”送到左邻右舍品味。
2.面食
蒙古人爱好面食,重要用麦面、青稞面、荞面和莜面等制造而成。面食个别制成饼食,而饼的外形各别,风味奇特。跟着牧民的假寓,在饮食风俗上发生了较大的变更。蒙古族面食包含蒙古馅饼、蒙古包子、猫耳朵汤。
(1)蒙古馅饼 最早是以本地特产的荞麦面做皮,牛羊肉为馅,采取干烙或油炸的方式制成。明末清初,改成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进而逐步成了蒙古人常常食用的佳品,并以其薄、透的特色而闻名遐迩。蒙古馅饼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饼皮内可见肉。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激发大伙激烈食欲。汉族有“好吃往吝饺子”的鄙谚;蒙古族则有“好吃往吝馅饼”的说法。可见,饺子和馅饼是同等的上乘佳品。
(2)蒙古包子 把肉切成小丁,加少量葱(洋葱、大葱、沙葱都可)、盐等调味品搅拌成馅备用,面粉用热水和洽(称为烫面)后弄成很多圆形面皮,把拌好的馅包在内里,用温火蒸15分钟便可食用。滋味鲜香适口。
(3)猫耳朵汤 先把汤烧开,放入鲜羊肉,和葱花等佐料,而后把面(个别是荞面和莜面)和洽,揪成小条子放于手掌上,用拇指捻成猫耳朵外形投入烧开的汤里,很快就能煮(蒸)熟,参加鲜奶或酸奶滋味更鲜美适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805090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ox.com//shtj/2023-04-03/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