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汗青赏析(吴其尧读最悖人性的行刺)

分享推荐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学 吴其尧

哈姆雷特历史赏析(吴其尧读最悖人道的谋杀)(1)

哈罗德·布鲁姆

哈姆雷特历史赏析(吴其尧读最悖人道的谋杀)(2)

大卫·贝文顿

谨以此文怀念2019年逝世的美国两位出色的文学教学和文学批驳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和大卫·贝文顿(David Bevington,1931-2019)。大卫·贝文顿生前是芝加哥大学英语文学和比拟文学教学、有名莎学家、前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同年逝世的耶鲁大学文学教学、有名批驳家哈罗德·布鲁姆称贝文顿为“天下上最博学的莎学家之一。”贝文顿毕生著作丰盛,比拟学界所知的有:《莎士比亚和自传》(Shakespeare and Biography,2010)、《莎士比亚:人生阅历的七个阶段》(Shakespeare: The Seven Ages of Human Experience, Second Edition,2012)和《最悖人性的行刺:历代人眼中的〈哈姆雷特〉》(Murder Most Foul: Hamlet Through the Ages,2011);还主编了影响广泛的第六版《莎士比亚选集》(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2008)和《莎士比亚精选》(The Necessary Shakespeare,2002)等。此中的《莎士比亚:人生阅历的七个阶段》一书有谢群等的中译本(上海外语教导出书社2013年出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驳典范”丛书中的一种。

哈姆雷特历史赏析(吴其尧读最悖人道的谋杀)(3)

《最悖人性的行刺》

《最悖人性的行刺》书名取自《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是老国王的幽灵跟哈姆雷特说的一句台词:Murder most foul, as in the best it is. / But this most foul, strange and unnatural. 贝文顿的中心概念是:《哈姆雷特》做为西方文明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自出生以来,舞台上演、文本批驳及编纂说明三者始终双管齐下,《哈姆雷特》的历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够被视为全部英语天下文化史的一种范式(paradigm)。天下上任何民族的人在任何时代都能够经由过程《哈姆雷特》提供的这一范式更好地懂得本人。本书一共分为七章:一、《哈姆雷特》前史;二、1599年至1601年间《哈姆雷特》的舞台上演;三、1599年至1601年间《哈姆雷特》的思想布景;四、大天然的一面镜子:十七、十八世纪的《哈姆雷特》;五、豪情中的大水、风暴和旋风:十九世纪的《哈姆雷特》;六、完全的改造:1900年至1980年间《哈姆雷特》;七、既欠好都不坏但思想造就了它:后古代时代的《哈姆雷特》。从中不难见出,全书追溯了自《哈姆雷特》问世以来不同期代的上演、解读和接收情形。本文限于篇幅,撮要谈谈《哈姆雷特》脚本的起源及晚期上演情形。

贝文顿以为,天下一直的变更带来浩瀚压力和挑衅,这使得莎士比亚也在转变,就连对他文本的剖析也在一直修改。《哈姆雷特》晚期的三个版块,包含1603年未经作者受权的四开本、1604年经作者受权的第二四开本和1623年的对开本也各有不同。以往的莎剧专家、学者始终比拟器重对开本,但是近年来,学者们经由多方考据、研讨,大抵以为第二四开本比对开本牢靠,原因是第二四开根源自莎士比亚的手稿,并且得到了作者受权承认,而对开本虽经作者订正但更合乎上演的需要。从米歇尔·福柯的结构主义角度来看,咱们手中的多少文本恰好证实,这才是真实的莎士比亚。要断定毕竟哪些笔墨才是莎士比亚所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假如连文本自身都无奈断定的话,那末当初咱们对莎士比亚文本的解读必定充足多样性。舞台上演史的很多实例也阐清楚明了也许成绩。到了古代,对《哈姆雷特》的说明几乎不完全相同的,充足了无限的能够。

《哈姆雷特》毫无疑问是莎士比亚四大惨剧中最受观众和读者欢送的,有关该剧的出书物、舞台上演、影视改编和教室教学等都客观地反映了观众和读者的接收程度。据统计,有关《哈姆雷特》的出书物每一年均匀有四百五花八门,而《李尔王》只要二百五花八门,其余两剧则更少。有研讨表白,《哈姆雷特》是天下上除灰姑娘以外,电影版块最多的故事(the world’s most filmed story after Cinderella)。在舞台上演中,哈姆雷特的视觉抽象不得人心,远非莎士比亚其余惨剧配角可及。在英美大中学校的教室里,《哈姆雷特》是浏览最多的典范作品。在天下(包含中国在内)翻译史上,莎士比亚作品的译者和译本数目仅次于《圣经》,此中《哈姆雷特》又是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品。

哈姆雷特的故事源自史前丹麦,笔墨记录最早见诸萨克索·格拉马提库斯(Saxo Grammaticus)实现于1200年操纵的《丹麦史》(Gesta DanorumHistory of the Danes),情节虽与莎剧有明显相同的地方,但差别也不小。哈姆雷特的原型阿姆雷特(Amlethus或Amleth)是丹麦国王之弟霍温迪尔(Horwendil)之子,霍温迪尔在一场决战中杀死了挪威国王科勒(Koller),因而丹麦国王以女儿格露特(Guruth或Gurutha)许配为妻。丹麦国王差遣霍温迪尔和另一个弟弟冯格(Fengi或Feng)去独特治理位于丹麦中部的日德兰(Jutland)事件。其时的日德兰总督是他们的父亲格温迪尔(Gervendil)。父亲格温迪尔逝世后,霍温迪尔继承了总督之位,冯格出于妒忌杀戮了哥哥霍温迪尔并且并吞了格露特。用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五场中“幽灵”的话说:“我遭弟弟亲手把性命、王冠、王后一瞬间夺去……”(by a brother’s hand / Of life, of crown, of queen at once dispatched, …)阿姆雷特在父亲遭杀戮后,为了自保不能不装疯。狡猾的冯格为了探索阿姆雷特能否真疯,成心部署他与一名美男(相似莎剧中的欧菲丽亚)在丛林中偶遇。冯格以为假如阿姆雷特心智畸形就会不由得美男的引诱与之发生关联。成果阿姆雷特在一名好兄弟的帮助下破碎了冯格的探索。冯格见一招不成又施一招,部署一名大臣(相似莎剧中的波伦纽斯)存身于格露特内室的暗处偷听母子说话,阿姆雷特戳穿了冯格的诡计,在母亲房里装疯,伺机刺死了这位大臣,将尸身支解后扔进阳沟里和猪圈里成了猪食。而后阿姆雷特叱骂母亲,说她如同娼妓般乱伦。母亲懊悔不已,许可不把刺死大臣的机密告知冯格。冯格从外地返来后探听大臣的着落,阿姆雷特说这人本人不警惕摔死在外屋,尸身被猪吃了。冯格发明阿姆雷特欠好凑合,为了杜绝后患,决议撤除他,但又怕此举激愤格露特和她的父亲于己倒霉,遂不敢冒然着手。因而他派了两名随从(相似莎剧中的罗森坎兹和咯噔斯腾)护送阿姆雷特去英国,两名随从带着冯格写给英国国王的密函上路。在密函中,冯格恳求英国国王找机会正法阿姆雷特。阿姆雷特趁两名随从不备搜出了密函并修改了密函的内容,恳求英国国王正法两名随从并将英王之女许配给阿姆雷特为妻。一年后,阿姆雷特回到了丹麦,在母亲的黑暗帮助下,在一次宫庭宴会中灌醉了冯格及其侍卫,焚烧燃烧了王宫。冯格试图逃离火海,但被阿姆雷特用剑(冯格的剑,由于阿姆雷特的剑被收走了)杀死,冯格的侍卫则被大火烧死。萨克索不写到阿姆雷特母亲的终局怎样。

上述情节基础为《哈姆雷特》所采用,但也有一个重要情节为莎士比亚所弃用。阿姆雷特杀了冯格以后再次离开英国,筹备迎娶他的新娘。但他即时察觉英国国王为了给冯格报复阴行刺害他。狡猾的英国国王部署阿姆雷特代表他向苏格兰女王赫敏特如德(Herminthrud)求婚,由于贰内心清楚,任何向苏格兰女王求婚的人都将被女王正法。但阿姆雷特发挥其魅力赢得了女王的芳心,女王本人天然不肯嫁给年长的英国国王,她修改了英王写给她的信,要她嫁给了年青的送信人阿姆雷特。如许,阿姆雷特就带着两个妻子回到丹麦。这时候丹麦王位曾经易主,阿姆雷特在与新国王维格雷克(Viglek)的争斗中落败。而做为克服者维格雷克的战利品,赫敏特如德只管发过誓言至死忠于阿姆雷特,不能不委身于维格雷克。不难看出,莎士比亚在塑造哈姆雷特母亲格特鲁德和“戏中戏”里的王后抽象时也许有赫敏特如德的影子在此中。

固然,较之萨克索的故事,《哈姆雷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起初,萨克索故事中的阿姆雷特是一个肆无忌惮的冷血复仇者,而莎剧中的哈姆雷特绝非如此。其次,阿姆雷特从未碰见过父亲的幽灵,因而他无需断定冯格行刺兄长后能否遭到良知斥责。最初,萨克索故事中的年青男子不是老臣的女儿,她不像欧菲丽亚如许因爱发狂直至溺水身亡,她也不兄长为她复仇。别的,萨克索故事中的两名随从不姓名,也不像莎剧中的罗森坎兹和咯噔斯腾,是哈姆雷特的同学。

从1200年到1601年期间,除萨克索的《丹麦史》,另有其余文本或许也是莎剧《哈姆雷特》的起源,此中最重要的要数法国人弗朗斯瓦·德·贝尔佛勒斯特(Francois de Belleforest)写于1570年的《惨剧史》(Histoires Tragiques)。《惨剧史》接收了萨克索故事中的某些情节,同期增加了一些细节,如被行刺的霍温迪尔的幽灵出当初了儿子眼前;哈姆雷特(Amlethus在这里成了Hamlet)固然仍像萨克索故事中如许为了自保而装聋作哑,但存在了咱们在莎剧中读到的愁闷情感;哈姆雷特的母亲格露特在父亲被行刺之前曾经与冯格勾搭成奸;更加重要的是,贝尔佛勒斯特的《惨剧史》为哈姆雷特的复仇提供了基督教意思上的公道说明,即冯格的通奸举动和弑兄篡位都是有罪的。1608年,贝尔佛勒斯特的《惨剧史》被翻译成英文,不外此时莎士比亚曾经实现了《哈姆雷特》,他的法文程度完全能够读懂《惨剧史》。

莎剧《哈姆雷特》与《惨剧史》的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相比拟而言,莎剧里的人物抽象愈加饱满。波伦纽斯(原来的不知名大臣)、欧菲丽亚(一样不知名的不知名大臣之女)、雷厄提斯做为一家人出当初莎剧中。《惨剧史》中的国王冯格(Fengon)有了新的名字克罗狄奥斯(Claudius),两名随从岂但有了名字并且断定了与哈姆雷特的同学关联。贺雷修(Horatio)在《丹麦史》和《惨剧史》中都不名字,连跑龙套的资历都不,而在莎剧中成了重要脚色,他是哈姆雷特的知心朋友(an intellectual and moral companion),哈姆雷特既能够向他倾吐心坎的忧恼和机密,也能够与他探讨深邃的哲学成绩。莎剧里的情节也有了严重变更。莎士比亚将萨克索故事中的维格雷克酿成了挪威王子福廷布拉斯(Fortinbras,法语意为strong in arm“有体力的人”),福廷布拉斯与哈姆雷特有独特的地方,但在举动力上远胜过哈姆雷特。他为了向丹麦国王复仇,在国内盛食厉兵;为了声誉不吝与瑞典人争取一块一矢之地。哈姆雷特对福廷布拉斯很是观赏,临死前预言福廷布拉斯将被国民推戴为王。莎士比亚塑造福廷布拉斯也许英勇、武断、有举动力的挪威王子抽象是有意将他做为哈姆雷特的赫然对比。别的,莎士比亚还增加了雷厄提斯为报父仇与克罗狄奥斯密谋刺杀哈姆雷特的情节,最初他和哈姆雷特双双中毒身亡。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儿子的抽象:哈姆雷特、福廷布拉斯和雷厄提斯,他们拥有一个独特的目的:为父复仇。如许,莎剧《哈姆雷特》在情节上比之前的故事更加波折活泼、跌宕起伏,因而也更能接收观众和读者。

对于《哈姆雷特》的晚期上演,据贝文顿考据,最早应当在1599年至1601年之间。在皇家宫殿里的上演最早是在1619年。晚期有名的哈姆雷特演出者包含理查德·伯比奇(Richard Burbage)、约瑟夫·泰勒(Joseph Taylor)和托马斯·贝特顿(Thomas Betterton)等。贝特稽首次出演哈姆雷特是在1663年,最初一次是1709年,其时他曾经年逾七旬,却仍然演得出色,深受观众爱好。在莎士比亚时代,莎士比亚既是演员又是剧作家,有证据表白莎士比亚最少在1603年还活泼在舞台上,以后他就不再登台上演了,由于创作出高质量的脚本比做为演员上演更重要。在二十多年时光里他均匀每一年要创作出快要两部脚本,而做为演员,他重要演出的是可有可无的小脚色,更多的时分只是跑跑龙套罢了。1599年操纵,他演出过《大快人心》里的老仆人亚当和《哈姆雷特》里的幽灵。女性脚色分拨给了男孩来演出,依照其时的生活条件,由于营养不良,男孩凡是要到十六岁操纵进入变声期。因而,格特鲁德和欧菲丽亚分辨由接收过严格练习、年纪最大的两个男孩来演出。有意思的是,哈姆雷特在第二幕第二场嘲弄演出“戏中王后”的那个男孩:“啊,是淑女兼女主人吗?天哪,自从前次见你,蜜斯,你个子长高了一个鞋跟,更接近天国了。我向老天期求别让你的嗓音,像欠亨行的金币如许,环内决裂了,酿成破货。”(黄国彬师长教师译文,下同)成人演员也经由良好的练习,除演出技巧外,他们还要学会击剑和徒手格斗,用以敷衍斗殴局面,比方《哈姆雷特》的最初一场。

道具天然是不可或缺的。保卫艾辛诺王宫的卫士们手持长柄的戟(long-handled spear);哈姆雷特见到父亲幽灵时身上所佩的长剑;波伦纽斯经由过程雷纳多之手交给身在巴黎的雷厄提斯的钱和信件;派往挪威的两位使者沃提曼和科尼琉斯返来面见克罗狄奥斯时递交的文件,展现挪威王的恳求;哈姆雷特写给欧菲丽亚的信,在第二幕第二场中波伦纽斯将这封信读给国王和王后听;哈姆雷特手中拿着的书,应答波伦纽斯为了弄清他能否真疯所做的探索。在舞台布景上面,第五幕第一场写到哈姆雷特与雷厄提斯在欧菲丽亚的泉台中扭打。剧中写到,雷厄提斯跳进泉台中为的是再抱一抱mm,在对开本和第一四开本都有上演阐明,让雷厄提斯跳进泉台中;第一四开本另有上演阐明,哈姆雷特在雷厄提斯以后也跳进了泉台(Hamlet leaps in after Laertes),对开本则不这条上演阐明。因而在晚期上演中,哈姆雷特跳进泉台与雷厄提斯扭打了起来。成绩是泉台容得下两个人吗?有学者指出,莎士比亚时代的泉台比古代的宅兆宽,也比古代的宅兆浅。也有学者以为,这里的上演阐明应当是雷厄提斯从泉台中跳出来,与哈姆雷特扭打在一起(Laertes leaps out and grapples with him)。这一场扭打戏在晚期的观众看来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它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哈姆雷特隐身一旁,寓目欧菲丽亚的葬礼,见雷厄提斯跳进泉台中大喊大呼,他立即现身:“何方人物,悲戚得/要如许呼号?悲凉的言词,/ 叫运行的星斗像骇怖的/ 听众着魔骤停。我,丹麦王/ 哈姆雷特在此。”这几句台词所展现的是一个从容自如、真正有王者风范的哈姆雷特,他能够毫无惧色,冷静地面临雷厄提斯的打击而毫不退缩。如此看来,第一四开本的上演阐明是合乎逻辑的。

对莎士比亚时代的观众而言,克罗狄奥斯犯下了数重罪行:杀兄和弑君,同期另有乱伦和通奸。依照幽灵的说法,克罗狄奥斯是“乱伦通奸的畜牲”,他吩咐儿子:“如果你尚存孝心,就不要放过他;不要让丹麦的御榻酿成泄欲的双人床,供人搞天厌的乱伦举动。”乱伦和通奸不只是违反品德的举动,曾经是犯法了。更有甚者,在其时的观众看来,实行犯法举动之人的夫妇也应在精神上遭遇冲击。幽灵教诲儿子怎样对待其母亲:“把她交给上天跟良知之刺吧。良知之刺会藏在她怀里,刺她蜇她。”哈姆雷特本人早就对母亲表现了不满,在第一幕第二场中,他如许说道:“哎呀,坏起来也真快,就如许快速地钻进乱伦的床褥!”哈姆雷特对叔叔天然更是充足了冤仇,在第三幕第四场中他如许告知母亲:“是凶手,是好人,是仆从……他是昏君之尤,是窃匪,偷盗了帝国跟王权,从架上偷来宝贵的王冠,塞进口袋里……”如许的人不应当再活下去。当哈姆雷特瞥见克罗狄奥斯跪在地上祷告时,他筹备即时采取举动,拔出剑来,“是着手的好机会。”但是他很快又犹豫了,不是出于杀人的顾忌,而是贰心中基督教的教义起了感化:“但是他在祷告。当初着手——如许做,他就会进天国,我就报了仇吗?……啊,如许做,是报酬,不是报复。”所谓的“报酬”就是杀了他即是将他送进了天国。

在莎士比亚时代,基督教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发生了决裂,新教不承认炼狱的存在。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露出出了对天主教的怜悯:

就如许,在就寝中,我遭弟弟亲手

把性命、王冠、王后一瞬间夺去,

把我的罪孽怒放的刹那间砍掉。

未领受圣餐,未懊悔,临终未涂油,

未清还罪债,就送去跟上帝结账,

头上仍满布我的巨细瑕疵。

原文“未领受圣餐”(unhouseled)、“未懊悔”(disappointed)、“临终未涂油”(Unaneled)都是基督教的典礼。人死未经这些典礼就会抱恨终天,不得上天国。Unhouseled和disappointed在本剧中所存在的特别意思,在莎士比亚其余作品中不出现过,而unaneled则完全是莎士比亚自铸之词。观众听到这些出自幽灵之口的奇怪之词,印象深刻,并且会引起强烈的共识。咱们做为古代读者也对莎士比亚的用词及其居心深表敬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805090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fox.com//xxtj1/2023-08-09/5489.html

标签: 历史谋杀